一頁詩集

一頁的獨白、一夜的侘寂、一業的執念

小人必勝 君子必敗丨蘇轍文書選

君子小人,形同冰炭,同處必爭。
一爭之後,小人必勝,君子必敗。
何者,小人貪利忍恥,擊之難去;
君子潔身重義,知道之不行,必先引退。

說文解字

此段用來形容君子與小人之爭往往是小人得利的因由,是唐宋八大家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在北宋末年,親身經歷政治風氣敗壞以及社會風氣糜爛後,上書給當時皇帝宋哲宗趙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一帖《乞分別邪正劄子》中的部份內容。

此是說小人必貪利,貪利必可忍恥、忍辱。

人一旦沒有羞恥之心,無恥則天下無敵、無事不可為,能耐他何!

《乞分別邪正劄子》原文

臣竊見元祐以來,朝廷改更弊事,屏逐群枉,上有忠厚之政,下無聚斂之怨,天下雖未大治,而經今五年,中外帖然,莫以為非者。惟奸邪失職居外,日夜窺伺便利,規求復進,不免百端遊說,動搖貴近。臣愚竊深憂之。若陛下不察其實,大臣惑其邪說,遂使忠邪雜進於朝,以示廣大無所不容之意,則冰炭同處,必至交爭,薰蕕共器,久當遺臭。朝廷之患,自此始矣。

昔聖人作《易》,內陽外陰,內君子外小人,則謂之「泰」;內陰外陽,內小人外君子,則謂之「否」。蓋小人不可使在朝廷,自古而然矣。但當置之於外,每加安存,使無失其所,不至忿恨無聊,謀害君子,則泰卦之本意出。昔東晉桓溫之亂,諸桓親黨,布滿中外。及溫死,謝安代之為政,以三桓分蒞三州,彼此無怨,江左遂安。故晉史稱安有經遠無競之美。然臣竊謂謝安之於桓氏,亦用之於外而已,未嘗引之於內,與之共政也。向使安引桓氏而置諸朝,人懷異心,各欲自行其志,則謝安將不能保其身,而況安朝廷乎?頃者一二大臣,專務含養小人,為自便之計。既小人內有所主,故蔡確、邢恕之流,敢出妄言,以欺愚惑眾。及確、恕被罪,有司懲前之失,凡在內臣僚,例蒙摧沮。盧秉、何正臣,皆身為待制,而明堂薦子,止得選人。蒲宗孟、曾布所犯明有典法,而降官褫職,唯恐不甚。明立痕跡,以示異同,為朝廷斂怨,此二者皆過矣。故臣以為小人雖決不可任以腹心,至於牧守四方,奔走庶事,各隨所長,無所偏廢,寵祿恩賜,常使彼此如一,無跡可指。此朝廷之至計也。

近者朝廷用鄧溫伯為翰林承旨,而臺諫雜然進言,指為邪黨,以謂小人必由此彙進。臣嘗論溫伯之為人,粗有文藝,無他大惡,但性本柔弱,委曲從人。方王珪、蔡確用事,則頤指如意;及司馬光、呂公著當國,亦脂韋其間。若以其左右附麗,無所損益,遇便流轉,緩急不可保,信誠不為過也。若謂其懷挾奸詐,能首為亂階,則甚矣,蓋臺諫之言溫伯則過,至為朝廷遠慮,則未為過也。故臣願陛下謹守元祐之初政,久而彌堅,慎用左右之近臣,毋雜邪正。至於在外臣子,一以恩意待之,使嫌隙無自而生,愛戴以忘其死,則垂拱無為,安意為善,愈久而愈無患矣。臣不勝區區,博採公議而效之左右。伏乞宣諭大臣,共敦斯義,勿謂不預改更之政,輒懷異同之心,如此而後朝廷安矣。取進止。

簡介

與朋友分享

輸入電子郵件 訂閱每日一詩

留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訂閱「一頁詩集」,
讓最新的詩歌作品隨時陪伴在您的身邊。

只要留下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我們就會定期向您發送最新的詩歌作品,
讓您不錯過任何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作。

您已成功訂閱美好的一頁詩

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trying to send your request. Please try again.

一頁詩集 will use the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on this form to be in touch with you and to provide updates and marketing.

✍️ 在本站發表作品,請在「線上投稿」留下創作內容。

⛺️ 我們還有「一頁詩社」討論群組,歡迎參加。

👍 按讚追蹤「粉絲專頁」隨時閱讀一頁好詩。